作者,烙画/建国

《福如东海》
我喜欢葫芦烙画,因为,它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一门流传于民间,根植于民间,凝结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,深受广大平民喜爱,同时,也得社会各阶层人士青睐的,纯手工制造的,民间传统美术工艺。

《一把乾坤壶》
据史料记载,这种独具特色的烙画艺术,起源于我国西汉,兴盛于东汉。起初叫烫画葫芦、火笔画葫芦。即烙画艺人把铁针插在香里,用这种特制的“香针”进行熨烙绘画。

《金蝉》
那时的工艺单一,主要是烙制葫芦上的装饰和简单图案。由于难于操作,成品极少。故此,物以稀为贵,葫芦烙画便成了宫廷御用品,专供达官贵人、公子王哥们把玩。

《神猿在山 》 莫道山僧无伴侣,猕猴长在古松枝。
后来,由于连年灾荒战乱,加上工具落后,操作困难,火候、力度不易把握,稍微拿捏不当,便成了废品。所以,这门珍稀的手工艺术一度失传。直到光绪三年,才被民间艺人们发掘整理,继承发扬,流传至今。

《秋韵》、《梅花三弄》

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,葫芦烙画的制作工艺和工具也不断地改革进步,由“香针烙”改为“电烙”、“激光烙”。将单一的烙针、烙铁改为多种型号的专用烙画笔。热源也由早年间的炉火加热、后来的电插座加热,发展成为现在的“多功能电热调温专用烙画机”供热。使得葫芦烙画这门古老的传统工艺焕发了青春,也为其拓宽了艺术领域。

《不堪回首》、《猫行虎步》

烙画材质由葫芦拓展到木板、竹筒、苇箔、麦秸、椰子壳等。极大地丰富和增强了烙画的艺术表现力!同时,葫芦烙画的技法也从单一的烙制发展为熨烙、烤烙、润色、烘晕、渲染等,特别是“套色烙画”和“添彩烙画”更使得烙画艺术锦上添花!

《钟馗》、《金鸡报晓》

烙画题材和表现形式,也不断地得以丰富和创新。一个品型尚好的葫芦,经过艺人反复揣摩、巧妙设计、精心烙制,可以完美地表现出传统小说、神话故事中经典的画面,以及山水风景、吉祥图案、人物肖像、书法字体等。一个有功底的烙画艺人可以娴熟地用烙笔展示出工笔画、写意画、水墨画、归纳画、抽象画等不同画种的艺术风格。

《青龙白虎太极图》
另外,对葫芦的处理和选用,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。新葫芦摘采后,经过去皮、清洗、晾晒等工序处理,大部分干净漂亮,干透变红润后即可使用。作者可根据题材需要,选取形状,大小,颜色深浅合适的葫芦,进行艺术加工。对于个别表皮发霉、变黄、变黑、斑斑点点不甚美观的葫芦,作者可利用其污渍的形状,巧妙构思,灵活布图,以瑕不掩瑜,变废为宝。当然,这是一门技巧,是烙画艺人的生活阅历、文化积累、审美观点、艺术修养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,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”。

《滕王高阁临江渚》
总之,葫芦烙画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。即艺人在葫芦上作画,与葫芦融为一体,能永久保存、收藏,艺术价值极高。

《偶然发现》、《作者自诩》

烙画创作不仅要把握火候、力度,还要具备“意在笔先,落笔成形”的绘画功底。烙画不仅保持了传统绘画的民族风格,还能够达到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,给人以古朴典雅、清新秀美、回味无穷的艺术享受。

《回首舔舌》
同时,烙画葫芦质地稳固、形状美观,而且,葫芦与“福禄”谐音,寓意吉祥喜兴,适合居家装饰,做室内挂件、摆件。能够起到开运祈福、镇宅驱邪的作用。

《君临天下》
烙画葫芦还可以做手把件,拿在手中把玩,具有舒筋活血、强身健体、修心养性、陶冶情操的功效。故此,古往今来,一直深受人们喜爱。

《烙画蝈蝈罐》
因为我爱好美术,有绘画基础,所以,对葫芦烙画情有独钟。但是,在职的时候,由于公务繁忙,无暇顾及,如今,退休了,有时间了,便如饥似渴地研究、学习、实践,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圆了我的“葫芦梦”,这也算是“弘扬民族文化,继承传统工艺”吧,希望通过我对葫芦烙画工艺的践行和传播,能为“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”尽一点绵薄之力!
2019.7.26写于古城保定

套色葫芦烙画:《龙凤呈祥》

添彩葫芦烙画:《寿比南山不老松》

葫芦烙画:《天马行空》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