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是我国的一种特种工艺品,在清代曾经放出了异彩,繁荣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百花园。可惜的是,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而渐趋消亡;除了其中的一支——葫芦虫具还在断断续续延其生命外,基本上已销声匿迹。
葫芦因其品种多样,造型各异,其主要分类分以下几种:

大葫芦“瓢”葫芦
果实下部圆大,直径25—30厘米左右,上有一粗短的柄,皮厚1—1.5厘米。这种葫芦个头很大,嫩时皮质白嫩,是农家的佳蔬,有多种吃法。成熟后皮质坚实,锯成两半,作舀水的瓢。

亚腰葫芦
它的形状长得很可爱,象两个摞起来的球体,上小下大,中间有一个纤细的“蜂腰”。亚腰葫芦大小差别很大,据说大者有一米高,小者只有豌豆大小,名日‘草里金’,非常难的。最经常见到的亚腰葫芦大者高20—35厘米,小者10厘米左右,可做为盛酒的器皿,主要用以观赏。

扁圆葫芦
其形圆而扁,小的直径3-5cm形似苹果 ,大的直径7—9厘米,又形状像大个柿子,所以又被称甚为“苹果葫芦”、“柿子葫芦”。

长柄葫芦
下部浑圆,上面有一个细长的柄,长尺余。形状像个长油锤 ,这种葫芦嫩时亦可食用,老熟后古代主要用来做葫芦笙,现在则锯开作勺或瓢。

瓠【hù】葫芦
其形呈圆筒形,粗细长短不一,象条大丝瓜。嫩时外皮呈绿白色,柔嫩多汁,可以食用。成熟皮色偏白,质地不太坚硬。除食用外,可以用来范制长形葫芦器。
工艺葫芦的几种分类;
.天然葫芦

天生形状端正均匀,颜色肌理光洁的葫芦并不易得,如果有的话则是珍品。特大或特小的葫芦也非常难得。王世襄在《中国葫芦》中称:“予曾见小葫芦与珍珠、珊瑚、象牙须梳同缀成串,佩老人襟际。其天生丽质视珠牙诸珍实不相让。”并蒂骈生葫芦更为难得,一大一小者已很稀有,同样大小如同孪生一般的并蒂葫芦就更为稀少和珍贵。上述天然葫芦,天生丽质,无须修饰便是妙趣横生的艺术佳品,若与琴棋书画相映,便会满堂生辉。
勒扎葫芦

用绳索结网,兜套在幼小的葫芦上,待葫芦长成后,便在葫芦上勒扎出网状的凹痕。勒痕的疏密,花瓣的大小形状,由所结的网兜孔目决定,一般以匀称为上。所以勒扎葫芦也有精巧与粗拙之分。强力勒扎不仅表面成纹,而且可以改变葫芦的造型,另有一种将长颈葫芦的长颈挽成结,圆转柔婉,完全没有拗曲的痕迹,令人叫绝。经绳扎法造型的葫芦,可制成揉手、呼鸟、鼻烟及摆件。揉手,即健身球,两个大小相等的揉手,通过在手中盘转,达到活胳筋骨的作用。呼鸟,为训鸟的工具,壶内盛砂石,摇动时能发出声响,以此呼唤受训的鸟雀。
范制葫芦

范制葫芦,又称模子葫芦、范匏,就是以范迫使葫芦依照人的意愿生长成形。范制葫芦的方法,是将幼小的葫芦,纳入刻有阴纹的范模之中,随着葫芦的长大,逐渐填实范模中空间,待葫芦木质化后取出,范模的阴刻图文便在葫芦上作阳纹显示出来。范制葫芦有简有繁,根据范制简繁的不同,可分为以下几种:

夹范:仅以两片木板将幼葫芦夹起来,长成后的葫芦呈扁形,这是最简易的范制葫芦;

素范:范模光素无纹,仅求葫芦的整体造型的变化,但对造型的要求非常高,轮廓线条的曲直长短的不同,却体现了器物的艺术性的高下;

花范:范模刻成各种图文的形态,葫芦通过花范培育,便可获得各种人物、花卉、鱼虫、山水图案、文字及各种造型的器物。
花范葫芦制成的品种最多,也最精美,如碗、盆、笔筒、鼻烟壶、摆件及蓄虫具等可达数十种。
烙画葫芦

烙画,又称火画、火绘、烙花和烫花。烙画是以烙痕代替笔墨,在葫芦的表面作书画。
火画葫芦工具和材料主要是粗香和钢针。烙画用的火针,由自行车条制成,有尖、圆、扁等不同的形态和大小。烙画时将针插入较粗的香中,然后将香点燃,经熏烧的火针在葫芦上描绘时,葫芦的表层便产生焦黄的烙痕。时间的长短和按顿轻重的不同,产生的烙痕也随之有粗细、浓淡的变化。铁针可按需要更换,这样就可以像使用毛笔那样在葫芦上作画。火画葫芦也可用电烙铁进行。
火画葫芦,宜取皮色较淡的新葫芦,这样烙痕的浓淡变化都能充分显现出来。如果皮色已为深褐色,那么,烙痕就难以显示。
火画葫芦不宜盘玩,否则会将烙痕磨损,使画面失去神韵,故火画葫芦大多作摆件。
押花葫芦

又称砑花葫芦,就是用坚质纯刃的工具,通过按押在葫芦上产生浮雕般的花纹。押花工艺不同于一般的雕刻,雕刻是将葫芦的皮质刻去,而押花却没有刻损皮质,纹理的产生并不见丝毫的斧凿痕迹。以这种变化丰富的印痕便可表现各种人物、花卉、走兽的山水。
押花工具,为象牙、牛角、玛瑙等材料制成的钝刃器。
针刻葫芦

针刻葫芦,就是以针尖在葫芦上刻划表现各种图案。针刻葫芦主要流行于甘肃兰州等地。
针刻葫芦采取的是圆球状的小型葫芦,所刻文字图案精微。其格局图案性强,较多的是以环形图案作顶部和底部的纹饰,腹部以直线作均等分割,便构成若干画面空间,其间或刻画、或刻书,也有针刻书画并茂的。
针刻葫芦中的精品,属微雕一类。针刻葫芦的珍品使人叹为观止,如3件仅在直径1厘米的葫芦上分别刻有:"唐诗桃源行"、"赤壁夜游图"、"饮中八仙歌"。又如直径4.3厘米的葫芦刻有150个儿童的"婴戏图"、直径5厘米的葫芦上分别刻有204首唐诗、120幅的"敦煌飞天伎乐"。细小的文字绘画,需用放大镜才能看清。
刀刻葫芦

刀刻葫芦,一类是山东聊城刀刻单肚葫芦,一类是刀刻书画葫芦。
山东聊城刀刻单肚葫芦,选用的是无柄葫芦,先将其染成红色,然后施刻。花纹均为以线刻、点刻组成的图案。刀法流畅,线条飞动,具有粗狂醇朴的天趣。山东聊城刀刻单肚葫芦是一种普及型的日用品,如饲养蝈蝈的虫具、供孩儿游戏的玩具,也可用作牲畜的扎嘴。
刀刻书画葫芦,是运用刀具在葫芦上刻出各种书画。刀刻书画葫芦都采取以线为主的阴刻法,即将书画部分刻去。先由名家在葫芦上作书画,然后由葫芦雕刻家运用浅刻法加以完成,这样珠联璧合无疑是葫芦雕中最具艺术性、最具收藏价值的一类。同时,也可由书画家自画自书自刻,其乐融融,若书、画刻俱佳者,更为难得。
结扎仙壶葫芦

结扎葫芦,即长柄葫芦在其幼嫩的时候将柄绕扎成结的形态,产生特殊的造型。这种葫芦的结扎,又称挽结、系扣。如欲将长颈打结,侍葫芦生成,趁嫩时将其根下土挖一边,即轻劈开根头,放入巴豆肉一粒在根里,将土掩其根,过二三日,通根藤叶俱软弊欲死,即任意将葫芦打结、挽花。